垃圾分类要打好全民战持久战阵地战
垃圾分类要打好全民战持久战阵地战
住建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事关千家万户的艰巨任务。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但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不少地区垃圾分类的深入性、全面性和持久性还不够,有些地区垃圾分类进展较为迟缓,效果难尽人意。推行垃圾分类,依然任重道远。
究其原因,一是不少群众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对垃圾分类的常识和方法知之甚少,加上很多人觉得垃圾分类给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因此,不想分类、不会分类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更无从谈起了。
二是不少地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未建立,分类垃圾桶配置不到位,垃圾桶没有提示性标识,群众不知道把哪些垃圾丢进哪个垃圾桶。而且即使有群众分类了,后期的混装混运现象又挫伤了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三是垃圾分类宣传引导调门高,但内容含糊笼统,经常高谈阔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却不注重讲清垃圾分类的实践,导致群众无从下手。
当前,“垃圾围城”已为不少大中城市敲响了警钟,推行垃圾分类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围绕深入贯彻《通知》精神,笔者有三方面建议。
坚持群众路线,打好垃圾分类“全民战”。垃圾分类不仅与每个人有关,而且涉及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政府率先垂范很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促使广大人民群众都重视起来,行动起来。
一方面,垃圾分类宣传不能大而化之,要从分类实践的角度,用最简洁的群众语言开展宣传,让群众一听就会、一看就懂。另一方面,要因地施策,增强针对性。在根据《通知》系统推进垃圾分类的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注重发挥身边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比如,让千千万万的环保志愿者、老干部、老党员先学会垃圾分类,先行先试,进而带动和督促邻居、亲朋好友实施垃圾分类,由点到面、点面互进,逐步扩大影响和辐射范围,全面打响垃圾分类“人民战争”。
推动制度创新,打好垃圾分类“持久战”。推行垃圾分类,很多地方开始时兴师动众、轰轰烈烈,可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偃旗息鼓。依笔者浅见,其原因还是法制化长效机制脱节所致。因此,要通过立法,在全社会逐步健全垃圾分类法制体系,相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委员会等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细化垃圾分类的具体制度要求,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制度的强制力推行垃圾分类。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实施垃圾分类信用等级制度,加大垃圾分类工作监督力度。对屡教不改的单位、家庭和个人记录在案,在财税授信、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适当惩处,倒逼个别群众由不愿为,到不能不为、不敢不为,最终养成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
加快设施建设,打好垃圾分类“阵地战”。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垃圾分类的基本保障,《通知》明确,要设置环境友好的分类收集站点,在分类运输环节为防止“先分后混”,还要配足配齐分类运输车辆等。对此,各地要秉持群众便利、简洁易行的理念,进一步加大财力物力投入,因地制宜加快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建立与垃圾分类产生量相匹配的收运设施体系,规范日常运行管理,坚决守住垃圾分类贮存、转运的基础阵地。
来源:中国环境报